8月28日上午,“中小学生最美书信”主题活动在通州区贡院小学举行,收录了100名北京市中小学生手写信件的书信合集《见字如面——对话我们的时代》正式出版。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教育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市教委今年将在中宣部、教育部的指导下,持续深入开展好“见字如面”主题活动,号召全市更多中小学生拿起纸笔,读书、读人、读社会,感受生活、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见字如面
北京校园兴起“手写书信”新风尚
自古以来,书信就是人们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还承载着写信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考。步入现代社会,虽然通讯方式多样,但书信依然保留着独特的人文价值和情感意义。重温手写书信不仅是为了让人们怀念旧日时光,更是要传递纸上的声音与书写中的中国精神,以及对理念的坚守和对中华文明的思考。
在这一背景下,2020年,来自北京市7所学校的中学生携手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拿起纸笔·见字如面》倡议书,正式发起“见字如面书信征集活动”。在倡议书发出后的短短数日,活动便获得全市中小学生的积极响应,收到400余封手写信件。活动开展四年来,在市区教育两委的发动倡导下,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热烈反响,也吸引了博物馆、科技馆、剧院等社会机构广泛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手写书信”对话时代榜样、对话科技先锋、对话时代温情、对话英雄烈士,成为北京市中小学学生,乃至京藏、京蒙、京港澳等地学生之间兴起的一种交往交流的新风尚。
此次举行的“中小学生最美书信”主题活动正是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教育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北京市中小学持续深入开展好“见字如面”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以书信为载体,表达自我,传递正能量,激励更多青少年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理想,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中,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指出,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北京市教委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组织开展了“见字如面·我给祖国写封信”主题活动。目前,活动网页浏览次数达十余万次,收集学生书信、绘画作品一万三千余封,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和支持。市教委还以“见字如面”主题活动为抓手,积极开辟教育援助新赛道,号召京藏、京蒙、京港澳等地青少年学生以书信交流、线上诵读等多种形式,交流文化,增进友谊,共话成长,让“见字如面”主题活动成为一堂鲜活的思政大课,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讲好一系列同学身边故事。
对话时代
中小学生纸笔传情“热辣滚烫”
“我,一个普通的小学生,虽不能改变昨天,但我可以决定今天;虽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珍惜今天。我们要向革命英雄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后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一位小学生在给老红军的信中这样写道。
“或许每一种理想都是殊途同归,所以,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上,我希望可以用文字向读者传达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内涵,虽然我仍在跌跌撞撞地寻找着道路,但我相信我一定会收获某些思想果实,使人生更加丰富。”一位中学生在给徐芑南院士的信中这样感言。
“很欣喜你能耐下心来一笔一划地写字。见字如面,通过文字,我感受到了你的成长。”一位高铁工作者在收到儿子的手写书信后,这样温情回复。
“作为一名老战士,看到我们的付出不曾被忘记,我很欣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依靠每一代人的努力。祖国的未来还是要靠你们。希望你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富足。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努力学习,充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抗战老兵魏明礼在给朝阳区白家庄小学学生的回信中这样深情寄语。
此次主题活动上,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主题教育图书《见字如面——对话我们的时代》书信合集正式亮相。书中集合了中小学生对话时代榜样、科技先锋、英雄烈士以及反映时代温情的100封信件,对见字如面活动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和呈现。
主题活动中,“时代楷模”张玉滚、“最美科技工作者”黄才发、“最美奋斗者”张黎明、航天专家黄兵、“毛泽东号”副机车长宣杰等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嘉宾也“走出书信”,来到现场与小作者们促膝长谈,“奔现”对话。
北京城市学院大三学生张嘉彤就读高三时,在课本中读到了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用一生守望敦煌的感人故事。在感动之余,她拿起纸笔写下书信《汝本江南多情女,何故独身赴北疆》,而这封信也被收录于《见字如面——对话我们的时代》一书。在当天的主题活动上,张嘉彤与敦煌文献研究专家王东和故宫文物修复专家屈峰近距离对话。以书信为媒,让自己能与学界专家促膝对话,这段美好的相遇让张嘉彤久久不能平静。“在习惯了手机交流的今天,见字如面活动让我开始重拾手写书信的方式,重温用文字表达真挚感情的交流方式。感谢这次活动让我对自己热爱的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张嘉彤说。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学生李雪莹曾给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院士写下一封书信《您在深蓝色的夜空中织下北斗这张大网》。杨院士在回信中勉励她:“国家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成就了我们在科学事业上的抱负。如今,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长空万里正待新一代科研人员振翅高飞。我们期盼着你们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回顾这封特殊的来信,李雪莹说:“见字如面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科学家们的热忱,也坚定了我自己在学习中的信心。科学家们能够排除万难向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坚定前进,我也要向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坚定前行。”
活动中,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永刚在致辞中阐述了对书信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并指出《见字如面——对话我们的时代》一书是青少年学生表达自我、传递正能量的平台,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同学们开学前的一份礼物。
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高世屹向100位入选《见字如面——对话我们的时代》图书的学生小作者表达了祝贺,并强调了手写书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当代的意义。同时,鼓励学生们通过毛笔书写和绘画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情感,以此激发个人创造力,并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字:常悦
摄影:吕天翔
编辑:苏珊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上一篇 小米,法务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