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上舞者步伐翩翩,心愿墙上群众表达着各自的心愿,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解决着百姓的急难愁盼,党群服务中心架起了党群“连心桥”。
近年来,鹤壁市鹤山区鹤山街街道河东社区紧扣“党建引领、为民服务、为民解忧”主线,激发“红纽带”党建品牌功效,打通“党的工作落到支部、治理工作沉到网格、服务工作送到群众”关键节点,串起“管理无盲点、排查无遗漏、服务无缝隙”的为民服务“幸福链”,在党建这条“红纽带”的引领下,党员和群众的“心”被紧紧系在一起。
“红纽带”凝聚团结解民忧
由于连日降雨,河东小区的排水沟沉淀了大量淤泥、杂物和树枝,致使排水沟堵塞,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接到居民反映,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社区,社区党支部立即行动,组织志愿者及物业人员共同清理淤泥和杂物,及时解决了排水沟排水不畅的问题。
“我们提出的需求,社区有呼必应。现在,我们和社区关系越来越密切。”居民张大妈看着疏通后的排水沟开心地说着。
近年来,河东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组织辖区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等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通过集中收集居民诉求,关注居民所需,广泛协商议事,及时解决问题,形成了支部引领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我们还积极发挥了‘社区党支部+共建单位党支部’党建联建作用,每月开展联建活动,建立群众需求、服务落实两张清单,合力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河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小丽说。
“红纽带”化解矛盾促和谐
一场长达几年的家庭纠纷在“红纽带”矛盾调解队的努力下,终于迎来了和解的曙光。
这个家庭的纠纷源于子女赡养问题,86岁高龄的王阿姨,由于丧失生活能力,日常生活都需要几个子女轮番照顾,多年来,母亲与儿女们的亲情在日复一日照料中逐渐消磨,矛盾在岁月的累积中不断加深。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社区“红纽带”矛盾调解成员就当事人纠纷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针对矛盾提出了合理解决办法,经过反复沟通,最终,双方当事人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至此一场家庭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近年来,河东社区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化解矛盾为导向,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成立“红纽带”矛盾调解队伍,定期到辖区楼栋走访,倾听民意,记录需求,对于简单的纠纷,居民可以随时向调解员反映,快速解决;对于复杂的矛盾,社区积极整合司法、公安系统等调解资源,依托法律援助工作者、律师、社区民警等群体专业优势,第一时间选派经验丰富、专业对口的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既化解其中矛盾,又维护其合法权益,实现了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双赢”。
“红纽带”志愿服务暖民心
这是一幕幕温暖的画面。
“80岁的李阿姨是独居老人,日常生活需要人照顾,她的对门邻居就这样帮助照顾她长达10年;郑师傅懂维修,我们需要维修的家电,都是人家免费自带工具上门;每月25号共建单位鹤山区高级中学的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免费给老人做心理辅导;学校还有专业文艺人才,利用节假日给辖区老年人表演节目……”讲起志愿服务队的这些故事,社区居民滔滔不绝。除此以外,志愿者们还参与政策宣讲、卫生环保、平安巡查等活动。
近年来,河东社区坚持将群众参与、群众满意、群众受益作为第一标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吸纳社区党员、退休干部、热心群众等为骨干,打造“小丽帮忙”和“五老团队”红纽带党群同心志愿服务品牌,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激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截至目前,红纽带党群同心志愿服务队伍已有10余名志愿者,全年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受益群众300余人。
一条“红纽带”,人心聚拢来。河东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激发出无穷的民众智慧和社会活力,有效通达社情民意、化解纠纷矛盾、多元参与治理,构建起基层社区治理共同体,给辖区群众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党员群众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琚玉莹 李小丽)